近天气高温,大家应注意防暑降温,小心情绪高温,临床心理科医师称,当气温超过35℃、湿度高于80%时,易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,即心理中暑,严重的可引发抑郁症。记者昨天了解到,广济医院今年接诊的心理中暑患者,比往年同期多了10%。
性子一向温润的赵女士近跟变了个人似的。昨天一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,一大早起床拉开卧室的窗子,一股热气扑面而来,她顿时心生烦躁。进了客厅,看到丈夫胡子没刮干净,她火气噌地一下上来,你这像什么样子,人不人鬼不鬼的!晚上她下班回来,儿子正在玩游戏,赵女士怎么看怎么不顺眼,看看别人家的孩子,都乖乖上补习班去了,就你一天到晚在家玩游戏!冷静下来,赵女士也感到纳闷,不知自己是怎么了。
炎炎夏日下,像赵女士这样无故躺枪的可不少,医师诊断,她是患了心理中暑。据南京仁康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、副主任王颖介绍,近一个月来,她一个上午就能接诊5个这样的病人,比往年同期多了10%。她说,当气温超过35℃、湿度高于80%时,气候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,易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,即俗称的心理中暑,而气温超过37℃,就更不得了。
那么,心理中暑有哪些症状呢?王颖解释,心理中暑主要表现为失眠、莫名其妙烦躁、疲惫无力、胸闷、食欲减退等。有好些病人晚上怎么也睡不着,早上4点就醒了;还有些病人,即便长期呆在空调室,也会烦躁不已,容易跟家人或领导发生口角。她说,心理中暑患者中,女性与老年人占多数,还不乏本就患有躯体疾病的市民。医师称,心理中暑不但会影响病人家庭、社交关系,严重时还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,让人感到万念俱灰,甚至自杀。
王颖建议市民,高温天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心烦意乱的时候,不妨听听轻音乐,或闭上眼睛想想森林、蓝天、大海等令人舒畅的情景,心静自然凉。清晨、傍晚气温有所降低,可以出去散散步、游游泳,保证适量的户外运动。一旦感觉自己快发火了,要赶紧转移注意力,想想愉快的事情。王颖提醒,如出现长期失眠、情绪难以抑制等严重症状,且已经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,一定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,绝大多数严重患者,经过治疗后都可以得到缓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