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小症近些年来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,矮小症顾名思义就是孩子长不高,那么导致孩子矮小症的病因是什么呢?
什么是矮小症?
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、同性别、同年龄正常人群 -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(-1.88 SD);对矮小的患儿,须进行相应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以利于正确诊断。
要弄清矮小症为何会发生,必须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规律、影响因素,以及它的病因。
1、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:
①遗传:种族、家族、性成熟的迟早、对营养的需求、对疾病的抵抗等;人体高度70-80%取决于遗传潜力;②母亲情况:营养、情绪、疾病(高血压、妊娠毒血症、糖尿病、感染)、畸形(子宫、胎盘异常)、药物摄入、X线、酒、烟、尼古丁等;③营养:适当的量与比例使生长潜力充分发挥;④疾病:急性疾病使体重下降,慢性疾病影响身高和体重;⑤激素:生长激素、甲状腺激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、性激素(雄性激素)等;⑥生活环境:居住条件、阳光、空气、水、生活习惯、文化教养、运动、医疗保健服务等;2、生长的一般规律:
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:
第一个生长高峰:身体和体重在生后第1年增长很快;第二个生长高峰:进入青春期,出现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。
3、矮小症的病因:
非内分泌缺陷性矮身材:
家族性、特发性、体制性青春发育期延迟,营养不良性;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生长激素缺陷:
①垂体发育异常;
②生长激素缺陷(GHD)、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缺陷;③生长激素受体缺陷、Laron综合征;
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(IGF-1)缺陷;
⑤颅脑损伤、脑浸润病变;
⑥其他:小于胎龄儿、染色体畸变(Turner)、骨骼发育障碍(软骨发育不全)、慢性系统性疾病(慢性肾衰性矮小)、性早熟等。
矮小症,该如何诊断?
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,吃得好、吃得饱已经不是问题,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增长却未能如家长所愿。想要知道孩子究竟是“矮小症”还是“晚长”,需要进行相应临床观察才能确诊。